手机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家长课堂 高考资讯 校园新闻 轻松一刻 高考课件
  • 热门搜索: 学习方法 学习计划
  • 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语文

    2016届上杭一中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卷含答案解析

    时间:2020-08-31 14:44:10 来源:高考学习网 热度: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人民日报评论部: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创造一个更好的中国
    新技术当真是最伟大的“改变者”。如果以山峰为喻,从山脚的村歌社鼓,到山巅的阳春白雪,不同层次、不同人群、不同类型文化构成的群落,拼贴出文化中国的四季春秋。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文化的层峦叠嶂架起了高速索道,不必费力攀爬,便可悠游其间、览尽风光。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有痛心质问“传统文化怎么了”,也有娓娓道来“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美国”;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脑残体”……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实体书店和报刊亭逐渐凋零,城市正在失去文化之肺;地铁上的“低头一族”,看的不是书报而是手机……商业和消费主义冲刷之下的大众审美河床,最低水位正在下降,有些地方甚至裸露出干涸的河底。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看看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表浅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但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信息时代,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不同的每个人都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和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C.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D.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智识和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网络文化,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当今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但好书和读书人越来越少,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阅读。    
    B.海德格尔等人的忧思表明,拥有文化话语权,草根精英能更早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C.信息时代文化共存,主流文化建设者应防止文化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          
    D.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文化领域长时间内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不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B.“士志于道”是中国文化与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C.加厚信息时代文化土层,需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D.如果人心向善向美没改变,就能以积极态度、包容气度、渊博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答案】
    1.C    
    2.B    
    3.D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C就是对文章第四段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选项将文中“几乎每一次”的信息概括成“任何一次”,说法绝对化。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B项,“海德格尔等人的忧思表明,拥有文化话语权,草根精英能更早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有误,选项对应的内容在文章第四段,文中的表述是“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选项曲解文意。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是对文章第四段内容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时候曲解文意。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观点的能力。D项,“如果人心向善向美没改变,就能以积极态度、包容气度、渊博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有误,选项中的假设关系不成立。原文最后一段是“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混淆范围”“无中生有”“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D对应的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选项的假设关系不成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进士。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母丧归。服阕赴京。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宸濠闻,大怒。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李承勋为按察使,保护之。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寻摧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列传第八十七》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B.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 /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C.世宁己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D.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治,是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祐樘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始于汉武帝。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疏的本意为“疏通”,这里引申为分条说明的文字。
    C.父忧,为“丁父忧”的省写。“丁忧”,古代官员父母亲去世后必须停职守制的制度,丁忧期间,丁忧人不准为官。
    D.谥,谥号,是古代君主、诸侯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世宁通晓军事。他的军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沧州时展现出来,流寇攻打沧州七天七夜,沧州城还是没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离。
    B.胡世宁疾恶如仇。他为人风格端庄、峻严,任广西太平知府时,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胡世宁率人逮捕了他。
    C.胡世宁不畏权贵。他果断揭发宁王宸濠骄横不法和造**的意图,虽遭受迫害,并被关进监狱,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谏官营救出狱。
    D.胡世宁刚正不阿。张璁、桂萼合感激他在议论“大礼”时意见一致,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合他们。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
    (2)与人语,呐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答案】
    4.A
    5.D
    6.B
    7.(1)(胡世宁)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他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道、急、驰、画、计,各1分,通顺1分)
    (2)(胡世宁)与人说话,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呐、具、援据、洞中、窾会,各点1分)
    【解析】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首先应将句子回归文本,结合语境理解大意,“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这句话的大意是: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然后再根据句中的一些断句标志进行断句,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世宁”“福建按察使”“宸濠”“浙江巡按潘鹏”“江西”。断完之后还要重新读一遍,看有无讲不通的地方或者违反情理的地方。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Com]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本句主要借助句中的人名及动词进行断句,比如“世宁”“福建按察使”“宸濠”“浙江巡按潘鹏”“江西”。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点面结合记忆法。不管是在中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还是高考语文文学常识复习,我们都要做到突出重点;同时,还要注重全方位的复习(就是注意相关联的知识点)。在做高考复习题时,有些知识点往往关键节点就在一处,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举例:如教材所选鲁迅的若干篇小说,要记每篇出自何处,很难,若记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余均出自《呐喊》,便省时易记、事半功倍。其次:再来了解一下.纵横结合记忆法。因为每个时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写作背景也就不相同,从而又形成了横的联系;同一时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横的联系。

    所以我们要把这些纵横交错的知识点组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网,达到快速而牢固的记忆。举例:如我国古代戏剧史有三个高峰,一是元杂剧四大家加上王实甫,二是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这样纵横结合加以记忆,中国古代戏剧史又何愁记不住呢? 最后:重点了解门别类记忆法。在记忆一些文学常识时,我们可以把所关联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然后在按照相同的知识按一定顺序集中在一起强化记忆。可以成:考点分类、风格分类、地位评价分类、文章体裁分类、题材人物分类、等等。 举例:风格流派,如“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婉约派”“豪放派”等。文章体裁,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上述记忆方法并非只能单独使用,在实际记忆过程中,它们往往是综合运用的。既是对文学常识的多角度记忆,又是变化了的反复记忆,其效果自然会更好。比如本题“谥号”需要反复记忆:古代东亚(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帝王及其后妃、诸侯、臣僚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内务府根据其生前事迹与品德,而给予他一个中肯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但不是每个东亚古代国家都用谥号。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比如“沧州”“流寇”“世宁”。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胡世宁,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榜进士。他性情刚直,不怕威胁,并且懂得军事。开始他做德州推官。歧王初登王位,下属官吏骄横,世宁制裁了他们。
    他又升任广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几次三番杀害吏民,掠夺财产,世宁密令龙英、知州赵元瑶捕捉了他。母亲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补 去。取道沧州时,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宁于是骑马快跑入城,帮着策划守城的办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来,才撤退走了。
    他升任江西副使。这个时候,宁王宸濠骄横不法有造**的意图,但是没人敢说起此事。世宁恼火极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书说:“皇上命令宁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国,不要干扰地方官府,以期铲除作乱的根源,灭绝无法设想的祸变。”宸濠知道这件事后大为恼火,就罗列了世宁的罪过,贿赂当权的宠臣们,非杀掉世宁不可。世宁当时已升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还乡。宸濠就诬蔑说他逃跑了,派人传令浙江巡按潘鹏将他抓住送江西来。潘鹏把世宁全家人关了起来,紧急追捕世宁。李承勋当时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护了他。世宁于是逃出,去到北京,自己投案住进了锦衣卫的监狱。在监狱中他三次上书陈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 状,最后无人理会。关押了一年多,谏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刑寰等人递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贬往沈阳戍守。过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来,世宁从贬戍地被重新启用,做了湖广按察使。不久升任右佥都御史前往巡抚四川,因为父亲去世回乡守孝去了。
    世宁为人风格端庄、峻严,居官廉洁,疾恶如仇,而推荐贤人,却惟恐他们仕路不通。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因罪被罢官,副使施儒、杨必进在考评中被黜斥,御史李润、副使范辂被当时大臣压制,他都连章推荐。与人说话,好像嘴笨说不出什么,等撰写奏章时,却援引古今,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勋关系很好,但议论政事从不苟且迎合。起初议论“大礼”时他和张璁、桂萼意见一致,张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让他帮自己的忙。世宁却不肯附合他们,议论政事常常和他们意见抵触。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对他始终恩礼不衰。
    九年(1530)秋天去世后,被追赠为少保,谥端敏。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出浴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叫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①,莫辞醉,此花不与鲜花比。

    清平乐
    李清照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按②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注】①绿蚁:一种美酒。②按:搓揉。
    8.两首词中的“梅”意象有什么不同?两首词都写到“醉”,表达感情是否相同?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5 分)
    9.两首词都写梅花,通过梅花写人,创设的意境却完全不同。试简要分析各是怎样意境以及意境不同的原
    因。 (6分)
    【答案】
    8.前词中“梅”:娇媚半开,玲珑清新,像出浴美人。后词中“梅”:受狂风摧残,零落难看。(2分)前“醉”:梅花的娇美姿色让人欣赏,劝人饮醉,表达依恋梅花、欣喜春信的陶醉喜悦之情。(1分)后“醉”:年年都醉,是伤心泪,是感伤天涯海角飘泊不定,世事动荡变化、岁月流逝,人生衰老。(2分)
    9.前词意境:清新淡雅、宁静优美、玲珑;后词意境:冷落萧索、沉郁凄伤。(2分)不同的原因:环境(背景)不同--虽都以雪为背景,但前词配以“春信”“明月”;后词配以“风势”等。(1分)意象特点不同--前“梅”香脸、琼枝、玉人出浴,形象美好;后“梅”零落、难看。(1分)人的遭遇、情感不同--前词是“赏”,愉快欣喜;后词是天涯海角、年华衰老。(2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意象是诗歌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各种植物(如花、叶、树)的意象运用则更是频繁。以一种静态的生命形式来呈现动态的思想情感,可以更好地将或激烈或细腻的内心隐藏在含蓄的外衣下,达到丰富诗歌的层次的效果,可以记住一些特定意象所要表达的感情,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当然,要注意结合具体诗词内容做一分析,尤其是要分析“梅”这一意象象征意义;然后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醉”的不同感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意境,是我国文艺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无论是古典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只要是诗歌艺术的精品,无不以美的意境令人陶醉。我们在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作品时,要通过语言的媒介,进入作品的意境中去感受和领悟作品的意境之美。诗歌意境的形成离不开对客观景物的描写,这些客观的景物,一旦渗透诗人之主观情感,即为诗歌之意象,可见诗歌意境的形成是离不开意象的。那些在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典型传统的意象,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熟悉这些传统意象,有助于我们对诗歌意境的理解。不同的命题形式有不同的答题方式。如果是笼统地简要分析意境,必须遵循答题的一般思路:①描述诗歌的意境。②概括意境的特点。③理解意境中作者寄托的感情。本题可以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作答即可,如第一首词“春信”“明月”“此花不与鲜花比”;第二首词“无好意”“清泪”“萧萧两鬓生华”“风势”“难看”。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         ,          ”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2)苏轼在《赤壁赋》中认为可以“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的句子是“      ,       ”。
    (3)杜牧子啊《阿房宫赋》中写到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揭露和控诉秦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               。”
    【答案】
    (1)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2)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乙 选做题
    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 分)
    天职
    许行
    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
    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魁力。
    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
    “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
    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
    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天职!”
    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有删改)
    (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小说开篇第一句话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海尔曼不是普通医生。首段用“手术刀”形容海尔曼性格,生动形象,切合人物身份。
    B.医生救死扶伤,看到伤员后,心里想的是尽快处理伤口。当海尔曼医生认出德国刑警队警官时,作为经验丰富的医生,心情是平和的。  
    C.小说中两次提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这里的“上帝”就是海尔曼心中最高的信念——反法西斯。    
    D.“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了。”这句话使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突出海尔曼声音的宏亮高亢和他精神的感召力。    
    E.小说立意深刻,构思精巧,人物形象鲜明,在简短篇幅里达到良好的艺术效果,难能可贵。小说末段使情节更完整,主题更深化。
    (2)请结合全文简析小说标题“天职”的含义。(6 分)
    (3)海尔曼医生给德国盖世太保治病时,为什么要换上教堂才去穿的西装和最新的白外套?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6 分)
    (4)海尔曼医生面对小偷、情敌和法西斯分子,对“天职”是怎样理解的?除掉法西斯头目前,小说先写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敌”,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8 分)
    【答案】
    (1)AE
    (2)在小说中“天职”:一是指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即救死挟伤;一是指爱国者应尽的职责,即同法西斯作坚决的斗争,保卫自己的祖国。
    (3)因为这是杀死凶残的德国法西斯的最佳时机,海尔曼医生要用自己微薄力量为祖国除害,所以手术前穿上盛装去完成上帝交给他的神圣任务。这细节描写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决心。(2分),海尔曼是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他善良仁慈,宽容,为救助他人,不计个人恩怨,把救死扶伤当作 自己最高的职责。(2分)他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憎恨敌人,以手术刀作武器,沉着勇敢处死凶法西斯头目, 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2分)
    (4)作为医生面对患者,救死扶伤是应尽的职责;作为战士面对法西斯分子,消灭敌人是应尽的职责。(2分)小说中的前两件事着力表现海尔曼高尚的品德,特别是他把救死扶伤看作医生天职,对除掉法西斯头目作了有 力铺垫。这样一位医生却把手术刀变成了武器,更突出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厚重,有说服力,也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6 分)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分析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一般不要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而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回答标题隐含的深刻含义。例:《蔷薇几度花》,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蔷薇花”象征了老人淡然、不强求的品质。《不要让一粒沙成为你的阻碍》,标题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小困难比作“一粒沙”。标题含义答题思路1.在理解题目本意的基础上,首先要注意它在文中是否有指代意义或比喻象征意义。2.其次要注意它在表面含义之外是否有语意双关或文章主旨意义。如本题要结合“天职”出现的语境,结合小说主旨分析其含义。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海尔曼医生给德国盖世太保治病时,为什么要换上教堂才去穿的西装和最新的白外套?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这道题其实有两小问,第一小问考查细节作用,第二小问考查人物形象。细节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去教堂是庄严、肃穆、神圣的事情,海尔曼换上教堂才去穿的西装和最新的白外套是去做神圣的事情“这也是上帝的旨意”,“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

    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明知道这样做的后果,依然义无反顾,因此这个细节表现了他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决心。第二小问可以结合分析“天职”含义时的事例来概括即可,如他为小偷治疗,医德高尚;为情敌做手术,他善良仁慈,宽容,为救助他人,不计个人恩怨;还有文中直接的评价“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医术高超。回答时一般的思路是:先点出人物的典型意义,再根据文章不同内容分别概括人物所具有的鲜明的性格特征,还要用实例进行分析论证。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就可以借助海尔曼的一系列行为表现来分析其性格特点。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考点定位】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这类题可以从两个大的角度考虑:一是内容上,二是结构上。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情节对环境、情节对人物、情节对主题、情节对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对其他情节的作用。另外,要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题角度,如果是单一角度,即给定了答题角度,就按照给定角度来答;如果是综合角度,即没有给出明确的角度,就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

    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必须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分析。如本题为两小问,第一小问其实难度不大,结合“天职”的含义就可以理解到位;第二小问答题时可从结构、人物、主题方面分析。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 分)
    中国现代考古学之父
    大众对于李济这个名字是陌生的,但对于考古学、历史学界,他却是一个泰山北斗式的人物。称他为“中国考古学之父”绝不是恭维之语。
    初到美国,李济看到美国国会的卷宗里面记录当年限制华工入籍的理由:中国人脑容量比较小,在进化上可能低白人一等。李济很想寻绎中国人的始源,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1920年夏,他进入哈佛大学,改学人类学。1922年12月,李济做了题为《中国的若干人类学问题》的报告,反响很大。罗素撰著《中国问题》时,大段引用了李济的观点。1923年5月,李济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
    回国之初,李济应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之聘,教授社会学和人类学。南开时期,李济结识了地质学家丁文江。相识不久,李济就指出他在昆明做过的人体测量有些数字是错的。丁文江很欣赏这位“直道而行”的小兄弟,热情地把他推荐给地质学界、古生物学界。
    1923年8月25日,河南新郑有人挖井挖出文物,一位陆军师长追缴了文物,又派工兵继续挖掘,竟然出土了一批青铜重器。此事引来美、法、瑞典等国的考古学家纷纷前来“寻宝”。美国弗利尔艺术馆也组织了“中国考古发掘队”来华。1925年4月,清华国学研究院成立,年轻的李济受聘为唯一讲师。二十世纪初,在中国考古的“光荣”皆由外国专家享受,李济希望这样的局面不会继续很久。后来弗利尔艺术馆委员毕士博来信,邀请哈弗博士李济加入美国考古队。李济回信提出:在中国做田野考古,必须与中国的学术团体合作;在中国掘出的古物,必须留在中国。毕士博回信说:“我们绝不会让一个爱国的人,做他所不愿做的事。”
    1926年2月李济与地质学家袁复礼沿汾河流域进行旅行调查,他们在西阴村发现了一片布满史前陶片的地方。回到北京,他们决定对西阴村进行发掘。毕士博与清华校长曹云祥商定:考古团由李济主持,经费主要由弗利尔承担,文物暂由清华保管,今后交中国国立博物馆。1926年10月,李济率队来到山西省夏县西阴村,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主持考古发掘。李济没有将整个遗址挖开,只选择一小块面积,采用“探方法”。处理探方时,他还首创了以“三点记载法”来表明文物的准确位置,发明了“层叠法”来逐件登记标本。这些田野科学考古方法,奠定了现代科学考古的基石。发掘过程,李济还在遗物中找到半个蚕茧,且带有平整的人工切割痕。这个发现表明,中华民族在史前就家养蚕茧。
    1928年8月,史语所代所长傅斯年派董作宾前往安阳小屯对殷墟进行调查,回京后,董作宾向傅斯年建议对殷墟进行科学系统的发掘。1929年年底,应史语所傅斯年邀请,李济任史言所考古组主任,自此他成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掌门人”。
    1929年10月,董作宾主持了河南安阳小屯遗址的试掘,发现了若干新的甲骨,但他的发掘不科学,李济直言“董君挖掘仍袭古董商陈法”。李济对违背科学的人向来不给情面。王国维说只有带款识的完整器物才有价值,他则告诫:原始材料,哪怕是残陶碎骨,都能显现真正的学术价值。李济接管殷墟发掘后,阴虚考古步入正轨。
    1929年李济主持的第3次挖掘,出土了著名的“大龟四版”,龟版上刻满了殷商时代的贞卜文字。1935年梁思永主持的第11次挖掘,清理了10座大墓、1200多座小墓。大墓中有大量石器、玉饰、青铜器等,小墓中的埋葬躯体,呈俯身、仰身、屈身等不同姿势。显然,小墓是陪葬墓,大墓是殷商王陵。1936年6月,石璋如主持对殷墟的最后一次挖掘,收获至为重要:在小屯村一个地下贮藏坑里发现有字甲骨17096片,上面刻着殷商的历史原貌。至此,失落3300年的殷商王朝,天降般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1937年7月,抗战爆发,发掘被迫终止。殷墟发掘,不仅发现了鲜活的历史,也成了培养人才的摇篮。李济现场指导,培养了尹达、夏鼐、董作宾等一批考古专家。1948年底,岌岌可危的国民党政府决定将部分重要文物先行运往台湾。当时,很多人反对将文物迁到台湾。1949年,心里矛盾的李济最终选择了去台湾。他说:“文物在哪里,人在哪里。”但他的名字自此在大陆消失了半个世纪。
    李济到台湾后,筹建了台湾大学文学院考古人类学系,培养了多名享誉世界的学者。他关心大陆的考古状况,敬佩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研究的成果。他潜心研究安阳,先后完成十几部专著。李济是位纯粹的学者,台湾当局要求学者在引用大陆书籍时必须加一个字“伪”字,他却坚持不加。1979年,这位对考古怀有赤诚之意且“直道而行”的李济离开人世。清点遗物时,未曾发现一件古董,一部珍本善本。
    相关链接:
    ①李济(1896——1979)字受之,后改济之。湖北钟祥郢中人。人类学家、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1911年考入留美预科学校清华学堂,1918年官费留美,入麻省克拉克大学攻读心理学和社会学,后改读人口学,1920年获得社会学硕士学位后,转入美国哈佛大学,读人类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摘编自“搜狐百科”)
    ②(曾经轰动世界的“北京人”化石及大批动物化石、石器于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下落不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父亲先后自费5次寻找“北京人”头骨而未果,他以头骨未回归祖国为终生憾事。(摘编自李光谟《被淡忘的中国考古学之父》)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李济受爱国之心的驱使,留美期间先后攻读心理学、社会学和人口学,进哈佛后改学人类学,对中国人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B.李济的人格是高尚的,连美国弗利尔艺术馆委员毕士博都对他充满了敬意,回信支持他的坚持与在考古事业上的追求。
    C.李济曾在山西主持了中国人第一次的考古发掘工作,他采用的“探方法”,继承了传统方法,奠定了现代科学考古的基石。
    D.李济主持对殷墟的挖掘期间,出土了刻满殷商时代贞卜文字和历史原貌的龟板,这也就意味着殷墟考古正式步入了正轨。
    E.李济是个纯粹的学者。国民党将文物运往台湾,他因不能割舍文物而去了台湾;在台湾期间,仍然心系大陆的考古状况。
    (2)李济赢得考古学家的赞誉也与他的爱国情怀有关,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3)李济在考古方面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4)为什么说李济做学问是“直道而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答案】
    (1)选E给3分,选A给2分,选B给1分
    (2)①为证明中国人不低白人一等而改学人类学,研究中国人脑量。②希望中国人靠自己在中国的土地上获得考古成绩。③加入美国考古队,坚持以中国为主,掘出的古物留在中国。④日本投降后,5次赴日本寻找“北京人”头骨。(每点2分,三点即可。)
    (3)①考古发掘:他创造的探方法、三点记载法、层叠法奠定了现代科学考古的基石。②考古发现:他找到的半个蚕茧证明了我国在史前就家养蚕茧。③考古发现:他掌管的殷墟发掘,找回了殷商王朝。④考古人才:他为考古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⑤考古著述:先后完成十几部专著。(每点2分。三点即可。)
    (4)①对丁文江做过的人体测量,直接指其数据错误。②对董作宾的发掘,直接批评其不科学。③对王国维的观点,直接给与驳斥。④对台湾当局的要求,他不予理会。(每点2分。)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通读全文,把握与传主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传主的生活经历或人生轨迹;把握传主的性格特征或人生追求、思想个性;把握传主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把握作者对传主的态度与评价;把握传主的自我认识和评价等。(归纳概括传主的主要经历、重要事迹(事件)掌握归纳人物经历(事件)的基本方法:1.时间变化2.地点变化3.职位(工作)变化。4.注意关键句子提示(过渡句)5.注意题目的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筛选归纳传主的主要性格特征(特质、与众不同之处等) 方法归纳:1.从事件(人物的言行)中概括传主的性格。2.注意作者对传主的议论性描述。3.注意文章引用的他人对传主的评价。4.关注文章的过渡句。比如本题,要重点抓住“赢得考古学家的赞誉也与他的爱国情怀有关”,故所找内容应主要突出他在考古时体现的爱国情怀,由此可以确定答题的区域。
    (3)【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李济在考古方面有哪些重大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这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首先应注意审题,“考古方面”“重大贡献”提供了信息的方向性,“哪些”提示了答案的多样性;然后依据这些信息到文中找到答题的区域。文章第五段“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主持考古发掘。李济没有将整个遗址挖开,只选择一小块面积,采用‘探方法’。处理探方时,他还首创了以‘三点记载法’来表明文物的准确位置,发明了‘层叠法’来逐件登记标本。这些田野科学考古方法,奠定了现代科学考古的

    基石”,“发掘过程,李济还在遗物中找到半个蚕茧,且带有平整的人工切割痕。这个发现表明,中华民族在史前就家养蚕茧”,文章第八段“至此,失落3300年的殷商王朝,天降般地出现在世人面前”,第九段“殷墟发掘,不仅发现了鲜活的历史,也成了培养人才的摇篮。李济现场指导,培养了尹达、夏鼐、董作宾等一批考古专家”,最后一段“他潜心研究安阳,先后完成十几部专著”。找到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技巧点拨】对于筛选概括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审题,先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方向,然后在题干的指引下到文中找答题的区域。比如本题,“李济在考古方面有哪些重大贡献”,既然是“哪些方面”,自然应是多角度,而且是“考古方面”的贡献。解答这类题的步骤一般如下:第一,粗读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第二,以段(句)为单位仔细审读,然后用一句简明的话把段意标示出来。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具体做法可找段落中的明显信息,如开头总起句、中心句、结尾总结句、承上启下过渡句等,它们往往就是段意的提示。另外,还有段落的抒情句或议论句等。第四,无明显的信息的段落,应该通读全文(段),找出概括性的语句关键词语,分析合成段意。

    【考点定位】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探究题目有两个答题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答题时一定要结合传主的经历,不能抛开原文随意拓展,答题时可以是两个方向,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这种方式要求文中关于这方面列举的事例比较充分;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本题适用第一种方式,答题时就某问题作深入探究,一定要结合原文事例。向外延伸主要是就传主的某种精神结合实际作答,一般题干要求较为明确。此题用第一种方法中的第二个方向,找到“直道而行”解析即可。
    五、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①乔峰和乔布斯,都是英雄,一个出自金庸武侠小说,称得上是     ,一个在西方电子技术中引领时代潮流。
    ②他在工作岗位上连续工作三天三夜,这期间两次在身体不适治疗后又回到工作岗位,最终因      而病发,救治无效,不幸离世。
    ③虽然大家都知道教养是一个人处世的通行证,但是,一些人对教养的修炼就是       ,依然不拘小节,我行我素。
    A.家喻户晓   心劳日拙   不以为意
    B.路人皆知   心劳日拙   不以为然
    C.路人皆知   心力交瘁   不以为然
    D.家喻户晓   心力交瘁   不以为意
    【答案】D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比如“不以为意”,侧重轻视;“不以为然”,侧重不同意。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比如“路人皆知”和“心劳日拙”是贬义词。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工商总局网监司发布的《关于阿里巴巴集团进行行政指导工作情况的白皮书》,实际是行政指导座谈会会议记录,不具有法律效力。
    B.中国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活动,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表明维 护二战成果、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C.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 年诺贝尔医学奖,这不仅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更是屠呦呦及其研究团队的巨大成功。
    D.近几年,随着全民摄影时代、全媒体时代,出现了高清视频截图技术,以生产静态照片为职 业的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挤压。
    【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

    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B“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句式杂糅,改为“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或“是 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C 不合逻辑,“不仅是”和“更是”后面的内容需要互换。D 成分残缺,在“全媒体时代”加上“的来临”。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本题主要考查结构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比如D项,经过压缩即可发现,成分残缺,在“全媒体时代”加上“的来临”。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比如B项,“目的在于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句式杂糅,改为“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或“是 为了唤醒人们对历史的记忆”。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对逻辑概念方面的不协调,可以凭事理推断。C 不合逻辑,“不仅是”和“更是”后面的内容需要互换。注意题干的要求,究竟选择的是有语病还是无语病的一项。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识文断字”“文思敏捷”“学富五车”是一个人“有文化”的标准,从事口头传承行业的人,如操弦乐师、戏曲艺人等都被划定在“没文化”之列。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①毫不客气地说,这种观念至今仍然没有多大改变
    ②吟诗作赋如此高贵,唱歌表演如此低贱
    ③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很难做出简单判断
    ④文字如此高贵,音符如此低贱
    ⑤人们常常思索,学堂教育与民间传承到底哪种标准更符合技术传承规律
    ⑥行文走笔如此高贵,弹琴舞蹈如此低贱
    A.①②⑥⑤④③  B.③②⑤④⑥①
    C.⑤③②④⑥①  D.④⑥②①⑤③
    【答案】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首先浏览这段文字,把握中心意思,然后再浏览所给的小句子,寻找提示性的词语,比如关联词、反复出现的词。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解答此题,可以用排除法。②④⑥是并列句,由前三处横线间的分号可知,这组句子应排在最前面。④⑥②存在由“文字”到“行文走笔”再到“吟诗作赋”的递进关系。①是对这三种现象的说明;⑤是人们的反思,是对③的回答。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如②④⑥是并列句,由前三处横线间的分号可知,这组句子应排在最前面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
    过12个字。(6分)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中国古代的经典?主要是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意义又不止于此。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受传统文化熏陶比较多的人和受熏陶比较少的人,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改变气质;对社会而言,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是继承传统的一种必要方式;②其气质风度是截然不同的; ③可以转变风气。(意思对即可)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本题与排序题有点小小的区别,那就是要用文字将上下文串联起来,故难度要大一些。解答这类题目的关键在于,要反复研读横线前后的句子,辨明前后内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种关系以及前后句的内容和形式来确定横线句子的内容和形式。比如本题的三处内容都可以借助前后的语境猜测出来。
    17.根据所给材料,概括“电子公民”的6个特点。要求:①内容贴切,表述简洁;②每个特点不超过10
    字。(5分)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通过网络论坛、微博等途径,表达着自己对社会事务的关心,他们最为热衷的是对公共生活中各种丑闻和黑幕的揭露和批评。从当年的“周老虎”“郭美美”到今天的“表叔”“房姐”等,这些轰动一时的社会事件,无一不是从网上爆出线索,引发众多网民的强烈关注和参与,形成“蚁群效应”,引起主流媒体的跟进和有关部门的重视。网民们往往用转发、分享和评论等功能,完成对公共事件的发言和有效干预,甚至左右一个案件的审判、一项政策的出台。网民通过网络,追求和实现了自身的公民性,标志着“电子公民”出现,并引起了各级政权机关的重视,于是我们看到从国务院总理到村干部,都坐到了网络直播间与网民直接对话的现象。当然,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电子公民”群体也较容易出现观点偏激、盲听盲信等情况。“电子公民”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正以渐进式的姿态步入公民社会。
    【答案】①以年轻人为主体②人数众多(踊跃参与)③以网络作为途径④关注现实⑤发表意见,影响决策⑥尚不(待)成熟(偏激、盲听盲信)

    【考点定位】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信息概括的方法有:1.分层提炼法,先将全文分成几个层次,一个层次即一个信息要点;2.自问自答法,对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进行高度浓缩和概括;3.抓重点法,即找出最核心的几个信息点,一般是什么人或什么物,干什么或怎么样,有的还加上修饰语。4.下定义法,将被定义者、种差、属概念,用“是”、“叫”等词语连接起来。这里适合运用第二种方法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 分)
    今日,“头上长草”发饰在各地大街小巷,小小的“豆芽花”好像一夜之间“长”在全国多个城市的男女老少头上,被誉为“卖萌神器”。美国CNN电视台调侃称:“根据中国的民间传统,在某人的头上插根稻草,意味着因为贫穷要卖掉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但是,戴这些发夹的人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也有网友认为,以传统的文化视角来理解现代的流行有失偏颇,“头上长草”体现的,只是一种“萌文化”。
    对于“头上长草”发饰的流行,你有什么看法?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与判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张扬个性
    这是一个追求“个性”的时代。温和典雅叫作“个性”,活泼开朗叫作“个性”,乐观向上也是一种“个性”。“个性”就好比一双翅膀,伴我们成长,伴我们飞翔。于是,我们该追求什么样的个性便成为一个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的问题了。
    “个性”是一种独特。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鲁迅的个性是呐喊;郁达夫的个性是漂泊,胡适先生的个性是实用。每种个性都是一种独特,只有具备了最适合自己的个性才能更好的发挥自我。试想,如果让海子与徐志摩换位,我们是否还能感受到“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的那种邂逅的浪漫与清新?那么“面对大海,春暖花开”又有别一番滋味了吧?“个性”是一双翅膀,每个天使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翅膀。只有拥有了这双翅膀,安琪儿才能焕发出自己的光芒!
    “个性”是一缕阳光。年少轻狂是无知,这不叫个性。放浪形骸是无德,这也不是个性。真正的个性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是一种进取的勇气。“个性”可以是一种乐观,一种如驱尽黑暗的阳光的晴朗;“个性”可以是一种毅力,一种如奔流不息的大海的坚持;“个性”还可以是一种勇气,一种如日出蓄势待发的力气。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是一种个性;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是一种个性;海伦凯勒的坚定与坚持是一种个性;“假如生命还剩下238天”的黄轲对死的无惧以及对生的向往是一种个性……难道有人会把硕鼠般的贪官污吏的自私叫作个性?难道有人会把奸臣的机关算计当作个性?“个性”是一双翅膀,是一双健壮有力的翅膀。只有拥有了这双翅膀,安琪儿才能够在天空中只有的飞翔。
    “个性”也许是人间的四月天,也许是那丁香般的情结。“个性”也许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旷达,也许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冗长和隽永。无论“个性”是什么,他都是我们精神中不可或缺的那部分。如果没有了个性,我们的精神便是空洞的;如果没有正确的个性,我们的世界便是残缺的。就好比没有一双健全翅膀的天使。
    折翼的天使,叫我如何飞翔?

    【考点定位】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技巧点拨】对时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构思行文。一、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知道,许多事情的发生、发展都是有其内在原因的,特别是当前一些新生事物,更是当今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面对一件事情,我们首先应当“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探究其内在原因。也就是说,面对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首先可以考虑从事件发生的原因或反映的本质这一角度立意。二、辩证角度析问题:时事类作文材料中的事件,很多情况下是利弊互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使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对事件“表明态度,阐述看法”,从而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三、明确主体作分析:众所周知,一件事情会涉及不同的主体。因此,对于时事类作文材料,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涉事主体出发,引发不同的议论角度。组织成文时,可以其中一个角度为主,其它角度为次;也可几个角度的议论内容平分笔力。四、联系现实求拓展:为了增强作文的思想深刻性,使作文更具现实意义,时事类作文还须在就事论事之外,联系现实作拓展议论。如本题里的“头上长草”发饰,人们需要某种新鲜的东西丰富平淡的生活,可以是一个发夹,一个钱包或者一件T恤衫。豆苗发夹明显打动了人们的心弦,它们古灵精怪又妙趣横生,可能有助于缓解现代生活带来的压力。追随这一潮流的人可能并不想知道它背后的意味。他们只是想带着豆苗发夹显示一下自己的标新立异。这些新奇的饰品还有助于释放人们的现代生活压力,他们可以通过装饰品来表现自己愉悦心情,他们并不关心这个的真正含义。

    相关文章

    • 快速辨识病句十法

      辨识并修改病句是历年高考语文必考的内容,尤其是辨识病句,年年都要考。笔者根据高考命题在病句“症状”设计上的一些规律,结合全国高考病句辨识试题,谈十..

    • 修改病句常见类型及训练

      修改病句常见类型及训练(二)学习1,回忆类型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常遇到的病句都有哪些类型?谁来说说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词序颠倒,重复啰嗦..

    • 高中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生语文期末复习方法

      期末考试就要到了,怎么准备考试复习呢?期末考试是一种手段,检验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也是对整个学期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高中学习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生语..

    猜你喜欢

    • 回忆告诉你什么叫幼稚

      1、心情是一条河,它的状态取决于它的深度:深水沉静,浅水喧哗。 2、人生的坎坷,一半是生活挖的坑,一半是自己的棱角刺的洞。3、时间告诉你什么叫衰老,回..

    • 今天的中国队还是当年的中国队

      1、什么叫出淤泥而不染?就是房间脏的都酸了,打扮的还花枝招展的。。。2、周六周日本来就是放假的,因为阅兵往前推了一天,成了周五周六放假。而今天上班补..

    • 科学和教育领域的专家们在北京筹划着一场后来被证明意义非凡..

      用对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来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高,还好,有清华北大的伙伴们编写的《疯狂600提分笔记》解读高考出题规律,答题技巧,应试技巧等。金秋九月..

    • 卖剪子的老头

      一个卖剪子的老头跟一位老太太讲价钱。卖剪子的说:“大嫂,我这剪子卖给你就是照本钱卖。若是挣你一点钱,我就算是你的儿子。”老太太有个儿媳妇,长得挺..

    • 他们都太懒了

        我有 4个孩子。都非常顽皮,一天下班回家,孩子们正在家门口吵闹不休。太太见我回来很高兴他说:“你终于回来了,好极了。”我很高兴,以为孩子们怕我。..

    图片文章
    推荐文章
    Top